

蓝海医疗
联系人:黄经理
手机:15665881858(微信同号)
座机:0531-68960848
邮箱:lanhaiyiliao@qq.com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山钢新天地
血液离开人体迅速凝固原因
浏览: |
2019-10-24 15:06
血液离开人体迅速凝固原因
众所周知,血液在人体内是流动的,一旦离开了人体,血液就会迅速凝固。而不少人在参与无偿献血时,却发现自己献出的血在血袋内竟能保持不凝固的状态,不由得满疑问。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血液离开人体迅速凝固原因。
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即为血液凝固。这是由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蛋白质水解的过程。
当血管壁受到损伤血液流出血管时,血液就会凝固成块,这是因为血浆中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首先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激活物又把凝血酶原催化为凝血酶,最后导致纤维蛋白形成,网住血细胞,使血液凝固。


正常情况下,凝血因子都以无活性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据估计,10毫升血液中血小板所含的凝血酶原激活因子,足以使一个成人体内的凝血酶原被活化为凝血酶,10毫升血液中的凝血酶原都转化为凝血酶就足以使一个成人的全部血液凝固,所以血液具有非常巨大的凝血潜力。
当血液流出体外时,正常情况下2~8分钟就会凝固,但为防止血凝现象的产生,塑料采血袋内都会装有一定量的抗凝剂。
在采血过程中,血液流向塑料采血袋内,放置塑料采血袋的电子采血称上的称重托盘按一定角度、一定频率不停摇摆,使抗凝剂在整个采血过程中始终保持和血液迅速均匀混合,以达到不使血液凝固的目的